夏夜曲

初月照回廊,鸣珰出洞房。
竹清残暑气,荷泛小池香。
雪腕宫罗润,云鬟夜玉凉。
庭前有梧叶,早晚落银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曲》是一首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美丽。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恭简介: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长乐(今属福建)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闽中十子”之一,与林鸿诗风相近。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在于其他体裁如《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
  • 隐居生活:王恭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他在七岩山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直至永乐四年因儒士荐才被朝廷任命为翰林待诏。这种生活使他有机会参与到国家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中,并最终获得翰林院典籍的职位。
  1. 诗歌原文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初月照回廊,鸣珰出洞房。竹清残暑气,荷汎小池香。雪腕宫罗润,云鬟夜玉凉。庭前有梧叶,早晚落银床。
  1. 艺术特点
  • 意境营造:《夏夜曲》通过描绘初月、鸣珰、竹、荷以及庭前梧桐叶等元素,构建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夏夜图景。这些意象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王恭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夏夜的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诗句中的“初月”、“鸣珰”、“竹”、“荷”等词汇,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夏夜曲》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表现,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