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蘖大休上人

只履复还西,令人忆我师。
空门了生灭,尘世漫凄其。
驯鸽栖新塔,灵花落故枝。
愁来双树下,空有泪如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黄蘖大休上人》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师友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及鉴赏:

  1. 作者简介
  • 王恭简介:王恭(1398年-1462年),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被誉为“闽中十子”之一,其诗风与林鸿相近。王恭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被授翰林院典籍,但不久后便弃职归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作品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只履复还西,令人忆我师。
    空门了生灭,尘世漫凄其。
    驯鸽栖新塔,灵花落故枝。
    愁来双树下,空有泪如丝。
  • 翻译
    一只鞋子再次回到西边,让人回忆起我的老师。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为因果循环,尘世充满凄凉之感。
    飞翔的驯鸽栖息在新塔下,昔日美丽的花朵已经凋零在旧树枝头。
    每当我来到这棵树下,只能徒然地流泪。
  1. 创作背景
  • 生平经历:王恭曾因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然而,他在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之后选择辞去官职,回归乡村,过起了隐士的生活。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作品风格:王恭的诗作多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的禅意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了:王恭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每一句都直击心灵,没有多余的修饰,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这种简约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情感丰富:虽然诗歌篇幅不长,但王恭通过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师友的深情怀念。每一个词句都饱含深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仿佛能感受到那份遥远的思念和深深的怀念。
  1. 鉴赏评价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诗人,王恭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
  • 美学意义:王恭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华诗词的魅力,无论是在选材、造句还是在用韵上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平。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挽黄蘖大休上人》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王恭如何通过寥寥数语,表达出对师友深切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王恭个人情感的体现,更是对其文化成就的一种肯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