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见新燕

可怜江上燕,几日到乌衣。
欲向谁家去,多应旧主非。
落花深巷小,乔木画梁稀。
自笑天涯别,秋风想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见新燕》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他的诗风与林鸿相近,并且是“闽中十子”之一。他长期隐居在七岩山,永乐四年曾以儒士的身份被举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但后来他放弃了这份工作,选择回到家乡。
  1. 作品原文
    可怜江上燕,几日到乌衣。
    欲向谁家去,多应旧主非。
    落花深巷小,乔木画梁稀。
    自笑天涯别,秋风想未归。

  2.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诗通过描写燕鸟在秋季迁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燕子作为候鸟,常常象征着迁徙和变化。而诗中的燕子似乎在询问自己的归宿,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意象运用: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如“可怜江上燕”,用“可怜”二字形容燕子,既表现出燕子的弱小,也反映出诗人对它们的同情和关爱。此外,“落花”、“乔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心境的理解。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王恭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的官场生涯到后来的隐居生活,他的经历丰富多样。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 文化氛围: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云集,各类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王恭的创作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精神的影响。

《客中见新燕》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诗作,也是了解王恭个人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