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冶城寻芝山兰若访从兄阐上人

梵宇相逢处,依依忆断行。
佛香云近榻,禅寂鸟窥房。
粥茗留清昼,钟鱼出上方。
空门多割爱,犹解惜莲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恭的《过冶城寻芝山兰若访从兄阐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和隐逸气息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在寻找从兄时的内心感受及对自然与宗教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他的生平包括永乐四年(1406年)以儒士身份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因故弃职归乡。他不仅是诗人,还是“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此外,王恭还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作品。

  2. 作品原文:《经冶城寻芝山兰若访从兄阐上人》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冶城寻找从兄的场景,以及他对这次重逢的感受。诗中描述了与从兄相聚的情景,如佛香近榻、禅寂鸟窥房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自然的亲近。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教和自然的思考,通过描写与从兄的相见,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佛寺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过冶城寻芝山兰若访从兄阐上人》不仅展示了王恭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