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

别情羁思共何如,迢递乡山梦有馀。
仙井碧泉思旧业,客庭芳草对离居。
关河夜笛鸿飞外,海国春帆雪霁初。
愧我萍踪无住著,知君终食故江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是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该作品:

  1. 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的作者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者,是明朝著名的诗人。其人长年隐居于七岩山,自号“皆山樵者”,擅长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文学界人士有广泛交往,其诗作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高度赞誉。
  • 创作动机:据史料记载,王恭曾以儒士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因故弃职归隐。在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中,他对故乡和远方的友人充满了深切的情感,因此创作了这首留别之诗。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原文如下:“别情羁思共何如,迢递乡山梦有馀。仙井碧泉思旧业,客庭芳草对离居。”此诗通过描绘家乡山川与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望。
  1. 诗句解析
  • 首句解析:“别情羁思共何如”一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深深思念与不舍。这句诗通过对比“别”与“羁思”,突出了离别的沉重与内心的纠结,同时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不可磨灭。
  • 颔联赏析:“迢递乡山梦有馀”与“仙井碧泉思旧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 颈联解读:“客庭芳草对离居”与“关河夜笛鸿飞外”两句,则展现了作者离别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期待。前者通过描写庭院中的芳草,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牵挂与不舍;后者则通过对夜晚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1. 艺术特点
  • 韵律和谐:《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的韵律结构严谨,平仄搭配得当,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这种韵律上的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得读者更能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仙井碧泉”、“客庭芳草”等,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们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除了以上关于《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的详细解读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王恭虽然以诗文闻名,但其生活背景并非完全脱离尘世,他的经历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当下和面对现实。
  • 阅读这首诗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理解,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近体留别杨二高隐客三山》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作者的生平足迹和情感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还能深刻体会到古人对于友情、家国情怀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