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汉孟赴召天京

七峰岩下旧逃名,何事輶轩赴上京。
白首相逢萍梗别,青山谁共薜萝情。
疏烟野火丹阳骑,远树春风白下莺。
想到都门知己在,南宫西掖有逢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林汉孟赴召天京》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是王恭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文人志士的一种精神写照。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他的诗风与林鸿相近,并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在自然中的感悟。
  • 永乐四年:王恭以儒士的身份被推荐入翰林院,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书成后,他被授予翰林院典籍的职位。但不久后因故弃职归乡。
  1. 诗歌原文
  • 七峰岩下旧逃名,何事輶轩赴上京。
  • 白首相逢萍梗别,青山谁共薜萝情。
  • 疏烟野火丹阳骑,远树春风白下莺。
  1. 诗歌赏析
  • 意境与风格:《赠林汉孟赴召天京》展现了王恭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诗中的“疏烟野火丹阳骑,远树春风白下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
  • 主题思想:通过描述友人赴召天京的情景,反映出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的“何事輶轩赴上京”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权力斗争的担忧。
  • 文化背景:王恭的这首作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社会动荡时期对友情和道德的坚守。这种文化背景使得《赠林汉孟赴召天京》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录。
  1. 写作背景
  • 王恭在永乐四年因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而得到朝廷的赏识,被授予翰林院典籍的职位。然而,不久之后,他选择辞官归隐,这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王恭的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恭在诗中流露出的对于友人的关心和对友情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在归隐生活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文人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视角。

《赠林汉孟赴召天京》是王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恭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在面对社会动荡和权力斗争时的复杂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