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上草堂开,竹杖黄冠日往回。
雨过新潮低卷幔,云连孤嶂落衔杯。
闻棋每忆林间榻,静钓还思石上苔。
佳政只今人共说,未应陶令赋归来。
欧阳明府江上草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欧阳明府江上草堂》是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欧阳明府江上草堂》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生于长乐(今属福建),长期隐居于七岩山。《欧阳明府江上草堂》的创作时间不详,但王恭在永乐四年(1406年)以儒士的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待诏,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之后便弃职归乡。他是“闽中十子”之一,其诗风与林鸿相似,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作品。
诗歌原文:《欧阳明府江上草堂》是明朝诗人王恭的作品,原文如下:“青原山上草堂开,竹杖黄冠日往回。雨过新潮低卷幔,云连孤嶂落衔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感受。
诗歌赏析:《欧阳明府江上草堂》不仅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诗中的“雨过新潮”、“云连孤嶂”等意象,不仅美化了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通过对《欧阳明府江上草堂》的介绍,可以看到王恭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如何在山水之间找到内心的慰藉,并在自然中找寻到人生的真谛。这首诗不仅是王恭个人生活的一种写照,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