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融陈氏怡怡堂

魏帝连枝不共荣,淮王斗粟若为情。
风霜况是同根蒂,骨肉应怜好弟兄。
山色晓帘沙雁白,海天秋屿雪鸪鸣。
合欢也似姜肱被,长奏埙篪酒共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融陈氏怡怡堂》是明朝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玉融陈氏怡怡堂》的原文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押庚韵的诗句为“魏帝连枝不共荣,淮王斗粟若为情”。诗中表达了一种兄弟情深、共患难的情感。
  2.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他生于长乐(今属福建),长年隐居于七岩山。永乐四年(1406年)以儒士身份被荐入翰林院,后因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而被授职为翰林院典籍。然而,不久之后,他选择辞官归隐。
  3. 艺术特点:王恭的诗风与林鸿相近,他的诗歌具有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通过《玉融陈氏怡怡堂》,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真挚感情以及他在仕途上的坎坷与归隐后的闲适。《玉融陈氏怡怡堂》不仅在文学上有着独到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玉融陈氏怡怡堂》不仅仅是一首诗词的创作,它更是王恭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写照。这首诗歌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语言技巧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是了解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