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鳌峰十二明

伤心叹逝恨千重,云想秋衣月想容。
青草泉门今独闭,绿樽池馆几时逢。
棋山访寺馀残雪,花屿寻春有旧踪。
何处临风堪洒泪,沙头南望见鳌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鳌峰十二明》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之人的无尽悲痛和深切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恭,明朝的文人,以儒士身份被朝廷荐举,担任翰林待诏。他曾参与敕修《永乐大典》。
  • 王恭在永乐五年时,因试诗高第而授翰林典籍,后辞官还乡。
  1. 诗歌原文
  • 伤心叹逝恨千重,云想秋衣月想容。
  • 青草泉门今独闭,绿樽池馆几时逢。
  • 棋山访寺馀残雪,花屿寻春有旧踪。
  • 何处临风堪洒泪,沙头南望见鳌峰。
  1. 诗歌赏析
  • 王恭在《挽鳌峰十二明》中直抒胸臆,通过“伤心叹逝恨千重”等诗句表达了他对逝去之人的无尽悲痛和怀念。
  • “青草泉门今独闭,绿樽池馆几时逢”反映了他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哀伤。
  • “棋山访寺馀残雪,花屿寻春有旧踪”描绘了他在追忆往昔时的心境。
  • “何处临风堪洒泪,沙头南望见鳌峰”则是他无法抑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1. 文学影响
  • 《挽鳌峰十二明》不仅展示了王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该作品也体现了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 艺术特点
  • 《挽鳌峰十二明》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 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云想秋衣月想容”、“棋山访寺馀残雪”,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整体布局严谨,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社会影响
  • 尽管王恭辞官归乡,但他的作品仍被后人传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研究明朝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挽鳌峰十二明》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生活、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缩影。它展示了王恭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后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