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江隐人

平远台中醉盍簪,粤王台上惜分襟。
单车映月经槐里,孤棹移家入桂林。
沧海到来无旧业,白云归后更何心。
豪华近付东流水,谁笑闲门碧草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清江隐人》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平远台中醉盍簪,粤王台上惜分襟。单车映月经槐里,孤棹移家入桂林。沧海到来无旧业,白云归后更何心。豪华近付东流水,谁笑闲门碧草深。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吸引了众多读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王恭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林鸿相近,他以“闽中十子”之一的身份,与林鸿并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寄清江隐人》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首句“平远台中醉盍簪”描绘了诗人在台中醉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而“粤王台上惜分襟”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用词精准,如“单车映月经槐里,孤棹移家入桂林”,这些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寄清江隐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寄清江隐人》作为明代诗人王恭的作品,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