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只树隐层阿,却向空门别奈何。
残烛夜深泉影尽,离筵宾散月明多。
还山逸兴休鱼佩,避世闲踪卧女萝。
城郭云林从此别,晓钟声里唱离歌。
僧房宴别故人还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房宴别故人还山中》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僧房宴别故人还山中》的作者是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他长期居住于七岩山,并因隐居不仕而闻名。永乐四年(1406),王恭以儒士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待诏,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并在书成后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然而,不久之后,他便放弃了官职,回归了家乡。
创作背景:在明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趣。王恭作为“闽中十子”之一,他的诗风与林鸿相近,显示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贡献。据资料显示,王恭曾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而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认可,但他最终决定放弃仕途,选择了隐逸山林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也反映了他对于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作品原文:《僧房宴别故人还山中》是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僧房宴请故人时的情景,以及他们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诗句如“苔藓苍苍野殿凉,别离遥借赞公房”,“云间驯鸽窥瑶席,谷里昙花泛羽觞”,“对酒不将萍梗恨,还山应制薜萝香”等,都展现了王恭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僧房宴别故人还山中》不仅是王恭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王恭的个人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