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原牧马图

芳草满春原,青骊度郭门。
回看天厩上,若个是承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原牧马图》是明朝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他曾以儒士身份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但不久后弃职归隐。王恭的诗歌风格与林鸿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作品。

  2. 诗歌原文:《春原牧马图》原文如下:
    芳草满春原,青骊度郭门。
    回看天厩上,若个是承恩。

  3. 诗歌赏析:此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芳草满春原”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气。第二句“青骊度郭门”则通过“青骊”即青色的马,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马群过郭门的画面。第三句“回看天厩上”和最后一句“若个是承恩”,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天空,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某种使命或责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4. 文化意义:在明代,王恭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对春天、草原、马群等元素的描绘,王恭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5. 艺术特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春原牧马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都极具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若个是承恩”一句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人生使命的思考。

《春原牧马图》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及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