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良归山图

抽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候在烟霞。
如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张良归山图》是明代诗人王恭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1. 诗歌原文
    抽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候在烟霞。
    如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

  2. 诗歌解析

  • 主题与情感:《题张良归山图》通过描绘张良辞官归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张良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自然、朴素生活的热爱。
  • 象征意义:诗中的“赤松相候在烟霞”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而“今悟得全身计”,则表明诗人已经领悟到真正的人生智慧,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自由的生活方式。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张良故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同时,诗歌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使得作品既有深度又富有诗意。
  1. 作者简介
  • 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王恭是一位隐居诗人,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王恭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1. 创作背景
  • 明代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恭创作了这首《题张良归山图》,表达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追求。

《题张良归山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种回顾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