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尘骝

暂卸银鞍赐浴归,锦尘香扑衮龙飞。
谁怜习战阴山北,满地黄埃苜蓿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衮尘骝》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恭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下面将具体阐述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恭,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他长期隐居在七岩山,永乐四年(1406年)以儒士的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待诏,参与了编纂《永乐大典》。然而,他在书成后不久便弃职而归,之后一直过着隐逸生活。
  1. 诗歌原文
  • 暂卸银鞍赐浴归,锦尘香扑衮龙飞。
    谁怜习战阴山北,满地黄埃苜蓿归。
  •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战场图景。首句“暂卸银鞍赐浴归”,暗示了主人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后获得暂时休息的情景;次句“锦尘香扑衮龙飞”,则通过锦衣上飘散的香气与龙的形象来表达胜利的喜悦。第三句“谁怜习战阴山北”,表达了对那些在边疆作战的士兵的同情与怜悯;最后一句“满地黄埃苜蓿归”,则是对战争结束后荒凉景象的描写,象征着和平的珍贵。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意象鲜明生动。通过对战场、休息、士兵和战后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 诗中的“锦尘香扑衮龙飞”等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 社会价值
  • 《衮尘骝》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 王恭的诗歌风格与林鸿相近,显示了明代中期文人之间相互影响和借鉴的现象。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衮尘骝》作为王恭的代表作品,不仅是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