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娥双染为谁娇,长信深沉夜品箫。
一曲梁州相倚恨,露花如水上芭蕉。
双美人吹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美人吹箫》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他在永乐四年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后授翰林院典籍,不久弃职归乡。
《双美人吹箫》作为王恭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和艺术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两个美女在夜深人静之时吹箫的场景。诗句中的“黛娥双染为谁娇”暗示了两位美女的美貌,而“长信深沉夜品箫”则透露出一种忧郁的氛围。接着,诗句“一曲梁州相倚恨,露花如水上芭蕉”表达了两位美女在音乐中相互倾诉情感、彼此依偎的情感纠葛。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王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例如,“露花如水上芭蕉”这句诗,通过将露水比作水上的芭蕉叶,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两位美女如同露水般纯洁、易逝的美。
从文学价值来看,《双美人吹箫》不仅是对古代音乐场景的再现,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通过对两位美女的刻画以及她们之间关系的描绘,王恭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追求,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双美人吹箫》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高度成就,更在思想内容上展现了王恭深邃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王恭个人创作生涯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