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巾舄别林扃,清梵香台梦里经。
遥想秋来风露冷,芭蕉抽叶几回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从巾舄别林扃,清梵香台梦里经。
遥想秋来风露冷,芭蕉抽叶几回青。
《忆山中精舍》为明代诗人王恭所创作,是一首具有浓郁禅意和自然意象的古典诗词。王恭,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他长期隐居于七岩山,永乐四年以儒士身份被推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因事辞职归乡。
《忆山中精舍》是王恭晚年退隐后的抒情之作,通过对山中精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向往。诗中“一从巾舄别林扃,清梵香台梦里经”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之后,远离尘嚣,在山林之中修行、静坐的情景。通过这些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王恭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王恭的诗风与林鸿相似,且被认为是“闽中十子”之一的成员。《忆山中精舍》的写作背景与其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王恭的生平经历了从官场生涯到归隐山林的转变,这一系列经历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尤其是《忆山中精舍》。这首诗不仅是王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文献资料。
《忆山中精舍》作为王恭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