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翠袖清歌看驻辇,彩笺红烛坐题诗。
连云尚有青山在,夹路应多绿柳垂。
北望穷荒凋落尽,昔年文物倍增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翠袖清歌看驻辇,彩笺红烛坐题诗。
连云尚有青山在,夹路应多绿柳垂。
北望穷荒凋落尽,昔年文物倍增悲。
榆林直宿有怀邵庵学士对月之作” 是一首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张仲素(785年-853年),字南皋,唐朝诗人,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县)人,大中五年(851年)登第,授校书郎,后官至检校祠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他与韩渥友善,以词赋知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写闺阁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清婉工丽。《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共四十九首。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榆林作》
夜深独坐清光里,
不觉灯前暗断肠。
明月好风休更出,
杏花疏影落人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独自坐着欣赏月光,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思之中,直到灯前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月亮和清风都不应再吹出来,以免打扰到自己宁静的心绪。而那些稀疏的杏花影子,也似乎落到了床上,为这个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