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晚兴

万井皆秋色,千岩尽落晖。
谷喧邻牧散,溪响夕渔归。
初月悬枫岸,余霞恋竹扉。
坐来怜夜永,霜露入人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桥晚兴》是南宋诗人郑协所作的一首七绝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溪桥晚兴》:

  1. 作者介绍:郑协,南宋时期的一位遗民诗人。在动荡的年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忧伤。
  2. 作品内容:郑协通过《溪桥晚兴》描绘出一幅宁静又略带哀伤的画面。诗人在亭基野渡边独自站立,春水平缓,岸边绿草茂盛,而远处一川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景色,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凝望,耳畔回荡着杜鹃的悲鸣声,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3. 艺术特色:《溪桥晚兴》采用七绝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没有直接透露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例如,“春流平岸草芊芊”和“一川晚照人闲立”等诗句,都生动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郑协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常带有浓郁的乡愁和对故土的思念,这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尤为凸显。郑协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反思。

《溪桥晚兴》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它让人们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郑协的《溪桥晚兴》是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