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鹤林寺

问讯山人指白云,数声烟磬隔溪闻。
竹房灯静知僧梵,松院苔深见鹤群。
听法夜深山寂寂,懒吟衣上月纷纷。
晓钟又逐尘缘散,此地心期孰与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至鹤林寺》是王称在明代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和解读:

  1. 作者简介
  • 王称,字孟扬,明福建永福人,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后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
  1. 诗歌原文
    晚至鹤林寺,问讯山人指白云,数声烟磬隔溪闻。
    竹房灯静知僧梵,松院苔深见鹤群。
    听法夜深山寂寂,懒吟衣上月纷纷。
    晓钟又逐尘缘散,此地心期孰与论。

  2. 诗歌翻译
    晚些时候到达鹤林寺,向山人询问是否指向白云,听到几声烟雾中的磬声隔着溪水传来。
    竹房里灯光安静,知道僧人正在念经,松树庭院里的苔藓很深,可见到许多鹤群。
    晚上在寺庙中听法,夜晚很寂静,我懒洋洋地吟咏着衣服上的月光,纷纷扬扬。
    早晨的钟声又随着世俗的纷扰而消散,这个地方的心期谁又能与我谈论呢?

王称的《晚至鹤林寺》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心境的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哲思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够欣赏到王称的艺术才能,还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