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

鸟下平芜夕霭收,偶携江客宿层楼。
月明清夜闻鸿雁,窗近天河絓斗牛。
几杵钟声云外杳,千家曙色暝中浮。
醉来枕藉秋衿薄,疑借仙槎觅远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是明代王称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和诗人的住宿环境,展现了一种幽深的诗意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王称(?-1524),字伯厚,号东山,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王称的文学作品以典雅、含蓄著称,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2. 诗歌原文
    鸟下平芜夕霭收,偶携江客宿层楼。
    月明清夜闻鸿雁,窗近天河挂斗牛。
    几杵钟声云外杳,千家树色暝中浮。
  3.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中。首句“鸟下平芜夕霭收”便勾勒出了一幅傍晚时分,鸟儿归巢,平芜渐暗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 情景交融:诗中“月明清夜闻鸿雁”与“窗近天河挂斗牛”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融为一体。月光如洗,鸿雁南飞的景象与天上的银河相映成趣;而窗边的钟声与远处的牛斗星辉相互辉映,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王称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悠然。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渗透到了整首诗的构思和布局之中。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
  1. 写作背景:虽然现存资料并未详细记录《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的创作背景,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明代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背景下创作的。王称身处明朝晚期,面对社会变革和个人仕途的坎坷,可能借助这首诗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流行文学和诗歌形式的影响,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具有个人特色的佳作。

《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不仅是王称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那个时期的宁静与美丽,展示了王称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