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即事

前山近晓树苍苍,野蕨初抽绿笋长。
一路春风如有约,马头吹送落花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山道中即事”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采,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孙承恩:孙承恩,字贞父(甫),号毅斋,松江华亭人,生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其一生经历了从进士到礼部尚书再到因政治原因被罢官归隐的转变。他的文学作品多样而深邃,尤以人物画和山水画见长。
  1. 作品原文
    登登山径绕羊肠,天涯孤吹送晚凉。
    鸟带暝烟投远峤,马驰斜日转危冈。
    汀洲水澨蒹葭老,篱落人家橘柚香。
    风景渐于乡土异,黯然离思共秋长。

  2. 主题内容

  • 乡愁与自然之美:孙承恩通过《常山道中即事》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描写不仅捕捉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乡土的眷恋之情。通过对乡村景象的细致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美感。
  • 离愁别绪:诗中的“风景渐于乡土异,黯然离思共秋长”两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与哀愁。这种离愁别绪与季节更迭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远的情感。
  • 对仗工整:该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诗句“汀洲水澨蒹葭老,篱落人家橘柚香”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
  1. 艺术风格
  • 意境深远:孙承恩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和情感境界。
  • 情感丰富: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在的情感深度。
  • 历史意义:孙承恩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中华文化中的和谐、自然与人文精神,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常山道中即事》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