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囊山寺

苍山入疏烟,状若土囊决。
振衣秋涧钟,投舄化城月。
天吟动风籁,霞想陋云阙。
沉沉慧灯影,了了见毛发。
余生值多故,所性慕禅悦。
偶偕真僧期,始若妄缘绝。
冥心依觉场,度世赖慈筏。
谁能量虚空,澹尔离言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至囊山寺》是明代王称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该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季傍晚前往法喜寺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苍山入疏烟,状若土囊决。
    振衣秋涧钟,投舄化城月。
    天吟动风籁,霞想陋云阙。
    沉沉慧灯影,了了见毛发。
    余生值多故,所性慕禅悦。
    偶偕真僧期,始若妄缘绝。
    冥心依觉场,度世赖慈筏。
    谁能量虚空,澹尔离言说。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苍山入疏烟,状若土囊决”描绘出一幅秋天山峦的宁静画面,山形如囊,烟雾缭绕,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心境的抒发:诗中的“余生值多故,所性慕禅悦”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 修行的向往:“偶偕真僧期,始若妄缘绝”透露出诗人对禅宗修持的向往,希望通过修行来断除一切妄念。
  • 宗教的领悟:诗的结尾“冥心依觉场,度世赖慈筏”展现了诗人在宗教修行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解脱之道。
  1. 诗歌创作背景
  • 王称生活在明朝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称的诗歌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超然物外的宗教生活的向往。
  • 王称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实践,这种思想在当时文人中较为流行。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王称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美。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秋天的山野景色与内心的感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王称的《晚至囊山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篇反映个人心境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