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罢归常早,官闲客自希。
少书随处借,多病与时违。
访旧怜俱老,逢人厌说归。
伤心秋又暮,未寄北堂衣。
秋晚答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晚答友人》是明代丘浚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丘浚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归途、借书、访旧、逢人、伤秋等情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丘浚,字仲深,号琼台,是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国家典故,曾参与编写《英宗实录》,为历史文献作出了贡献。丘浚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琼台集》,其中包含了他对于诗词的见解和创作。
诗作内容:《秋晚答友人》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诗句如“少书随处借,多病与时违”反映了作者因疾病而难以阅读书籍的苦恼以及与友人失联的遗憾。诗中的“伤心秋又暮,未寄北堂衣”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和未能及时寄送衣物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充分展示了丘浚作为文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秋晚答友人》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备受赞誉,更因为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而受到推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等作品均体现了丘浚的文学才华和对传统道德的尊崇。他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秋晚答友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认识。
《秋晚答友人》作为明朝丘浚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以及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诗人的艺术造诣,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悟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