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社陶情

香山九老与齐肩,洛社耆英亦并贤。
明世功成身蚤退,高人类聚乐无边。
易穷三万六千日,难负风花雪月天。
社里可能除酒禁,愿陪末席了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结社陶情》是明代诗人王天性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香山九老与齐肩,洛社耆英亦并贤。明世功成身蚤退,高人类聚乐无边。易穷三万六千日,难负风花雪月天。社里可能除酒禁,愿陪末席了馀年。

  2. 作者简介:明代的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王氏出生于汕头外砂镇林厝村,后因官至南昌府通判而归隐于山水诗酒之间。其作品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3. 诗歌赏析:《结社陶情》不仅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结社陶情的生动画面,还通过“香山九老”和“洛社耆英”这两个典故,展现了他所赞之人与古代贤士并肩的人物形象。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文化意义:通过对古人的赞美,以及自身的归隐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反映了明代社会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结社陶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志趣的七言律诗,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