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访柴门深竹里,板桥流水斜通。渔舟泊处暮云重。数家横浦上,一径入烟中。
丛木暗妨樵路远,鹭鹚飞破霞红。轻雷隐隐小池东。藕花鲜着雨,菱蔓弱牵风。
临江仙 · 顾四城北新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顾四城北新居》是明朝诗人王屋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围绕该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明代,王屋作为一位布衣文人,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城北新居的宁静与和谐。他不仅用诗歌记录生活,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王屋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与哲思的自然流露。
内容概括:词的首句“独访柴门深竹里”,描绘了诗人独自探访一座隐藏在深竹林中的小居所的情景。接下来,“板桥流水斜通”勾勒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木制板桥横跨在潺潺流水之上。而“渔舟泊处暮云重”,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个场景,夕阳下,渔舟停泊,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数家横浦上,一径入烟中,描述了居所附近的人家及其隐逸的生活状态。丛木暗妨樵路远,鹭鹚飞破霞红,轻雷隐隐小池东,藕花鲜着雨,菱蔓弱牵风,这一系列的景象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既展示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艺术特色:《临江仙·顾四城北新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学的一种探索。通过对四季更替、山水间的细微观察,王屋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态度。这种艺术风格,不仅让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临江仙·顾四城北新居》不仅是王屋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他对于自然美、人文情怀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王屋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无尽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