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离

东归无奈又从西,几日情悰杂笑啼。
佳约每将愁并到,良辰多与事难齐。
书来蓬岛防鸾误,门隔桃溪怕蝶迷。
惟有半衾余暖在,断肠留得伴单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懊离》是明代诗人王彦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彦泓,字次回,是明代镇江府金坛人,以其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而终。他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且格调似韩偓。虽然词不多作,但他善于改昔人词,并有加毫颊上之致。
  1. 诗歌原文
    东归无奈又从西,几日情悰杂笑啼。
    佳约每将愁并到,良辰多与事难齐。
    书来蓬岛防鸾误,门隔桃溪怕蝶迷。
    惟有半衾余暖在,断肠留得伴单栖。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懊离》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离别之苦和对重逢的期盼。首句“东归无奈又从西”描绘了主人公反复的离别和回归,流露出无法逃脱的离愁。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土、亲人、往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这种感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如《诗经·王风·黍离》中的黍离之悲。
  • 艺术特色:王彦泓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构建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他的这首《懊离》也不例外,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展现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懊离》不仅是明代王彦泓创作的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七言律诗,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