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经觉王寺憩敷公房

湖上归来日向斜,相随瓶锡访烟霞。
秋声在树疑天乐,桂子零空像雨花。
午供乍修能共饭,朝酲未解更煎茶。
闲身便欲从师住,又被旁人笑出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经觉王寺憩敷公房》是明代诗人史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史鉴(1434年—1496年),字明古,号西村,吴县人,明朝学者。他对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尤以通晓史事著称。史鉴淡泊名利,隐居不仕,但能留心世务。他的学问广博,尤其熟于史,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世事的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湖上归来日向斜,相随瓶锡访烟霞。
    秋声在树疑天乐,桂子零空像雨花。
    午供乍修能共饭,朝酲未解更煎茶。
    闲身便欲从师住,又被旁人笑出家。

  2. 诗歌鉴赏

  • 自然之美:诗中通过描绘湖上的景色、秋声与桂子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 隐逸生活的理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虽然渴望远离尘世喧嚣,但又难以割舍人间烟火,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其诗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 内心的挣扎与选择:诗中的“被旁人笑出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享受着隐逸生活带来的宁静与自由,另一方面,他又被世俗的眼光和社会的压力所困扰。这种挣扎体现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徘徊。
  • 对后世的影响:尽管史鉴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隐逸梦想,但他的作品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受到他的启发,将隐逸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归经觉王寺憩敷公房》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和隐逸情怀的诗歌,也是史鉴个人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史鉴的思想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