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龙虎山

素书一束展经纶,世业留侯异等伦。
紫府群仙天上籍,碧桃流水洞中春。
吹箫羸女台留凤,送酒麻姑脯劈麟。
看取步虚朝帝所,夜阑飞佩近星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龙虎山》是诗人甘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古代名胜之地——龙虎山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崇敬和赞美。下面从多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经历:甘瑾,元明间的江西临川人,官至严州同知或翰林待制。他的文学成就在明清两代都受到高度评价,诗风被时评为像美女一样精致美丽。
  • 作品特色:甘瑾的诗作擅长学习唐人的诗歌风格,其作品在当时被视为佳作,与揭轨、张可立、甘复齐名,被称为临川诗派的代表。
  1. 诗歌内容
  • 开篇意境:《过龙虎山》以“素书一束展经纶”起笔,形象地描绘出学者手捧书籍,展示学识的情景,象征着智慧与文化的传播。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紫府群仙天上籍,碧桃流水洞中春”等词句,生动描绘了龙虎山的自然美景,既有神仙居所的神秘,又有洞内春意盎然的生机。
  • 人文情感表达:“看取步虚朝帝所,夜阑飞佩近星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龙虎山朝圣文化的敬仰之情。
  • 哲理意味:整首诗通过对龙虎山的描绘,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了诗人深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甘瑾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紫府群仙”、“碧桃流水”,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还赋予了诗作更深的文化内涵。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以及对古典美学的追求。
  • 韵律协调:七言绝句的押韵格式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过龙虎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龙虎山独特魅力的艺术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无限向往和崇敬,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精湛技艺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