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山林卧,空斋白日幽。
苔溟晴亦雨,云冷夏疑秋。
香篆沉金鸭,湘帘下玉钩。
此中多隐意,抱膝思悠悠。
且隐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申佳允是明代一位著名的官员,并非文学作品《且隐斋》的创作者。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创作上,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便是这首名为《且隐斋》的五言律诗。
《且隐斋》这首诗作体现了申佳允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观察。诗中的“不必山林卧,空斋白日幽”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如“云冷夏疑秋”和“此中多隐意”,这些句子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且隐斋》作为一首古典文学作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末社会文化和思想变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申佳允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背景下的贡献也是研究《且隐斋》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却是在明朝末年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进行的。了解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且隐斋》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且隐斋》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五言律诗,它不仅是申佳允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也能从中领悟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