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麦

雨霁新晴湿野田,花城十里麦秋天。
微官羞列循良传,大有应书太史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全称为《观刈麦》。《观刈麦》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展现了唐代中期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hè)箪食(shí),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1. 诗歌鉴赏
  • 描写细致入微:《观刈麦》中的景物描述十分精细,如“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南风吹拂下小麦随风摇曳的情景。
  • 揭示社会问题:诗中不仅描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还揭示了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 表达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者的强烈不满,展现了一位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1. 作品影响
  •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白居易的《观刈麦》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都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1. 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现实:通过对《观刈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美德,如真实、质朴、自然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观刈麦》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