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和茅山张外史韵

长松阴处藓斑斑,松下柴门昼不关。
一片山光来鸟背,数声渔唱隔溪湾。
洞天不雨云常湿,阆苑无书鹤自闲。
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和茅山张外史韵》是明代诗人史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之中的自然景致和恬静生活。首联“长松阴处藓斑斑,松下柴门昼不关”,便以简练而生动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居图画,长松与苔藓相映成趣,柴门半掩,透露出主人的闲适与淡泊。颔联“一片山光来鸟背,数声渔唱隔溪湾”,则进一步拓展了诗境,山光透过松林斑驳地洒在鸟儿的身上,几声渔夫的歌唱在溪水边回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颈联“洞天不雨云常湿,阆苑无书鹤自閒”,通过对“洞天”与“阆苑”这两个道家仙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尾联“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则带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想象空间,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和奇幻之事。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