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叟

或谈势利或谈玄,一串摩尼领上悬。
口不茹荤缘信佛,心多怀诈默欺天。
市廛自负居三世,论孟何曾读半篇。
翻笑二疏无见识,去辞官禄守林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狂叟》是一篇由明末清初诗人史谨创作的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一位老狂人的形象与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超脱与淡然。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狂叟》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介绍
  • 史谨,字德威,号瘦菊道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生活在晚明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忧国忧民之作。史谨的诗歌多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
  1. 诗歌原文与解析:《狂叟》全文如下:
    或谈势利或谈玄,一串摩尼领上悬。
    口不茹荤缘信佛,心多怀诈默欺天。
    市廛自负居三世,论孟何曾读半篇。

  2. 诗歌赏析

  • 诗中“或谈势利或谈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看法与态度,即有些事物表面上光鲜亮丽,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欲望和野心。
  • “一串摩尼领上悬”形象地描绘了佛教中的摩尼宝串,象征着信仰与神秘。同时,这也暗喻了某些人表面的虔诚背后可能隐藏的欺骗与虚伪。
  • “口不茹荤缘信佛,心多怀诈默欺天”揭示了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口头上宣称信仰佛法,另一方面内心却充满欺诈和狡诈,甚至试图欺骗天地之间的神灵。
  • “市廛自负居三世”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他的家族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财富,但这种自负并没有带来长久的安宁,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困扰。
  • “论孟何曾读半篇”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的学习经历,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这也可能暗示了诗人自身在知识修养上的不足。
  1. 历史背景
  • 根据史谨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安禄山反叛前后,李白去幽州自费侦探的时候。在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的种种黑暗面,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不满。
  1. 艺术特色
  • 《狂叟》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诗句紧凑而含义深远。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摩尼宝串”、“口不茹荤”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寓意性,使得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符号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1. 后世影响
  • 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狂叟》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随着时间的推移,《狂叟》的文学价值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赞赏。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狂叟》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作,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