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携琴过野桥,松阴夹路草萧萧。
知君不是花奴手,未必侯门肯见招。
题抱琴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抱琴图》是明代诗人史谨的作品,并非刘崧所作。此诗描绘了一个少年携琴过野桥的动人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志。
《题抱琴图》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捕捉了自然景色中的一种静谧和谐之美。诗中的意象——童子携琴、松阴夹道、萧萧草木,以及野桥上的落花和远处的茶香——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知君不是花奴手,未必侯门肯见招”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少年才子不羁性格的一种赞美,也是对那些怀有远大抱负但不被世俗束缚的人的一种鼓励。这种情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勇气。
《题抱琴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它鼓励人们去欣赏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自然的美景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是诗人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
《题抱琴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