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郭氏隐居

结庐面青山,藩篱带林莽。
悠然远尘境,吟玩恣心赏。
嘉树荫芳池,玄蝉发清响。
遂兹平生怀,岂在轩楹敞。
榴红映扉吐,苔绿缘阶上。
嗟我行路人,适来解尘鞅。
取君鸣琴弹,聊慰烟霞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郭氏隐居》是明代史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史谨:史谨,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
  1. 作品原文
  • 结庐面青山,藩篱带林莽。悠然远尘境,吟玩恣心赏。嘉树荫芳池,玄蝉发清响。遂兹平生怀,岂在轩楹敞。榴红映扉吐,苔绿缘阶上。嗟我行路人,适来解尘鞅。取君鸣琴弹,聊慰烟霞想。
  1. 艺术特色
  • 山水描绘:诗中对山水的描绘细腻入微,如“结庐面青山”和“藩篱带林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如“榴红映扉吐”和“苔绿缘阶上”,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 情感表达:诗中的“遂兹平生怀,岂在轩楹敞”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文化意义
  • 隐逸文化:在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 自然美: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自然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游郭氏隐居》作为一部五言古诗,其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 传承意义: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游郭氏隐居》不仅是明代史谨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风格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无论是对于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还是对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游郭氏隐居》都是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的一部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