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莲宇上人

忆昔相从春水残,桃花映竹鸟啼山。
半年好景违僧舍,十月西风凋客颜。
短褐羞如黄叶舞,方袍定似白云闲。
草堂莲社天南北,惆怅幽期隔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寄莲宇上人》背后的文学世界

在明朝的文学长河中,石沆的作品以其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寄莲宇上人》便是其中的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它更承载着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的第一句“忆昔相从春水残”,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即将逝去,水面上的残阳与桃花映衬,竹林里鸟儿的啼叫,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这不仅是时间的流转,也是诗人与友人间情感的流转。

第二句“半年好景违僧舍”描绘了时间匆匆流逝,美好的时光难以再寻的遗憾与无奈。而“十月西风凋客颜”,则反映了诗人面对季节变换,内心的萧瑟与落寞。秋天的西风吹动着落叶,仿佛也在诉说着离别的情绪。

接下来的诗句“短褐羞如黄叶舞,方袍定似白云闲”,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身着短褐,羞愧如同飘舞的黄叶,而他披着方袍,却像白云般自在闲适。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最后一句“此去何时见复还?天涯芳草连天远,烟树寒江一雁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无论身处何地,那遥远的风景、那孤寂的长河,都在提醒着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通过这首《寄莲宇上人》,我们不仅看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悟,更能感受到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寄莲宇上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明朝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