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盗思安母,狼心未转移。
黄尘犹乞免,白刃已甘随。
饮恨应怜父,传家岂待儿。
何当枭贼首,为尔复雠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迎盗思安母,狼心未转移。
黄尘犹乞免,白刃已甘随。
饮恨应怜父,传家岂待儿。
何当枭贼首,为尔复雠私。
《哭归孝子》
《哭归孝子》是明代诗人任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情感,也反映了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安宁生活的时代背景。
任环是明山西长治人,字应乾,号复庵。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广平、沙河、滑县知县,迁苏州府同知。在任职期间,他与俞大猷共同破倭寇于陆泾坝、马迹山,斩获颇多。与士卒同寝食,所得悉均分。将士感激,愿为用命。官至山东右参政。
《哭归孝子》的原文如下:
迎盗思安母,狼心未转移。
黄尘犹乞免,白刃已甘随。
饮恨应怜父,传家岂待儿。
何当枭贼首,为尔复雠私。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孝顺儿子在面对强盗入侵时,为了保全母亲和家人,选择牺牲自己以换取和平的情景,展现了孝道和忠诚的主题。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的赞美与钦佩。
《哭归孝子》作为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得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哭归孝子》不仅是任环个人的杰作,更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