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毡贫坐病难禁,抱膝长怀漫独吟。
蕲水浮名轻一叶,玉堂声价重千金。
久居边地谁还问,远在蓬瀛梦屡寻。
天下苍生望霖雨,拳拳先慰故人心。
寄梁阁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伍士廉的《寄梁阁老》是一首七言律诗。在古代文学中,七言律诗是一种严谨的诗体形式,通常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有五个对仗句和三个绝句句。下面将详细展开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意义:
诗歌原文:
一毡贫坐病难禁,抱膝长怀漫独吟。
蕲水浮名轻一叶,玉堂声价重千金。
久居边地谁还问,远在蓬瀛梦屡寻。
天下苍生望霖雨,拳拳先慰故人心。诗意解析:
- “一毡贫坐病难禁”:描绘了诗人身处简陋的环境中,因疾病而难以忍受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苦闷。
- “抱膝长怀漫独吟”:诗人以抱膝的姿态,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与沉思之中,独自吟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 “蕲水浮名轻一叶”:指诗人虽然有如水浮萍般的名声,却如同轻飘的一片叶子,随风而动,无法掌控命运。
- “玉堂声价重千金”:诗人虽然地位崇高,声名显赫,但其价值却不如金钱那般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 “久居边地谁还问”:诗人长期居住在边远之地,无人关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无奈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 “远在蓬瀛梦屡寻”:诗人虽身处远方,但心中常怀故土之梦,渴望归去,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 “天下苍生望霖雨”:诗人以天下百姓为念,期盼雨水降临,滋润大地,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 “拳拳先慰故人心”:诗人用真挚的情感去安慰那些关心他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创作背景:
《寄梁阁老》是明代诗人伍士廉的一首诗作。据记载,伍士廉,新宁(今广东台山市)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官湖广归州学正。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这表明伍士廉生活在明朝时期,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的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驱动下写成,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艺术特色:
《寄梁阁老》作为伍士廉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其次,诗歌结构严谨,通过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展现了古典诗歌的美感。最后,诗歌主题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了解:
- 诗歌的意象丰富,如“一毡”、“抱膝”、“蕲水”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歌的情感深沉,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还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坚韧。
- 诗歌的语言精炼而不失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值得深入探讨,这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寄梁阁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以及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