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冶师来韵

久向樵西寺,伊人在翠微。
几时归旧社,高咏寄蓬扉。
隔水空延伫,临风欲奋飞。
还山如有约,书札报渔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圣冶师来韵》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 作者信息:成鹫,字乐天,号香光居士,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明朝末年,即清代初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感怀时事之作。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原文:《和圣冶师来韵·久向樵西寺》
    久向樵西寺,伊人在翠微。几时归旧社,高咏寄蓬扉。隔水空延伫,临风欲奋飞。还山如有约,书札报渔矶。
  • 解读: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和期待。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位于樵西寺,而朋友就在那里,他渴望能够回到旧时的朋友身边,一起吟唱诗歌寄情于山水之间。
  1. 诗歌的主题与风格
  • 主题:这首诗主要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归乡的渴望。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和期望,展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联系和对未来相聚的向往。
  • 风格:成鹫的诗作通常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也继承了这一特点,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深度。

《和圣冶师来韵》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深刻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鹫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圣冶师来韵》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