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姚明府见过即事六首

久懒不扫径,春风生绿苔。
乍闻檐鹊语,知有贵人来。
赤脚陪仙舄,黄童递茗杯。
深言难草草,归棹莫频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春姚明府见过即事六首’是明代理学家成鹫所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诗中的“久懒不埽径,春风生绿苔”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成鹫,明代著名理学家,以儒学思想见长,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成鹫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2.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的第一首“久懒不埽径,春风生绿苔”。描述了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久未清扫的小路因春风而生出新绿,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 第二首“乍闻檐鹊语,知有贵人来”则是通过鸟儿的叫声传达出尊贵人物的到来,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听觉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
  • 第三首“赤脚陪仙舄,黄童递茗杯”,则描绘了一幅主人亲自迎接客人的场景,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谦逊。
  • 第六首“忆著去年别,曾将此日期。感君无宿诺,出我未呈诗。”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感激。
  • 第五首“野寺山厨供,煎茶折露葵。清风生两腋,迂论解双颐。”则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山野寺庙中,人们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馈赠,进行悠闲的讨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1.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二是语言优美,用词讲究,既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律要求,又富有音乐美;三是寓意深刻,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引人深思。

‘初春姚明府见过即事六首’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值得一读,更是一部反映了作者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的作品。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