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除夕与诸子同赋

日暮方思早入林,残除镫火住山心。
寒斋有客先春到,孤榻留僧彻夜吟。
老向邻鸡啼处过,坐从檐雨听时深。
蹉跎一夕成今古,宇宙茫茫涕自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除夕与诸子同赋》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除夕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

  1. 诗歌原文
    日暮方思早入林,残除镫火住山心。
    寒斋有客先春到,孤榻留僧彻夜吟。
    老向邻鸡啼处过,坐从檐雨听时。
    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梅香满小庭。

  2. 诗歌内容解析

  • 日暮方思早入林:描述了傍晚时分,作者想要早早地进入树林中的意境。
  • 残除镫火住山心:描绘了夜晚时分,点着灯笼,独自留在山中的孤独感。
  • 寒斋有客先春到:表达了寒舍中有客人的到来,使得春天似乎提前到来的感觉。
  • 孤榻留僧彻夜吟:反映了自己独自留在寺庙中,彻夜吟诵的情景。
  • 老向邻鸡啼处过:暗示了自己年老,不得不在鸡鸣声中度过。
  • 坐从檐雨听时:描述了在屋檐下听着雨水的声音,感受着时间流逝。
  • 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梅香满小庭:表达了对于春天的不确定性,但只看到梅花的香气在庭院中弥漫。
  1. 艺术手法分析
  • 象征意义:梅花的香气在庭院中弥漫,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 意象运用:通过“残烛”、“夜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静谧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 语言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化背景探讨
  •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的“梅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
  1. 主题思想解读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的孤寂和坚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山中除夕与诸子同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词作品,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