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遍诸方便掩扉,浮生多恐与心违。
言寻海岳终难住,暂寄僧房便当归。
独鹤去时天浩渺,群鸥宿处水依微。
茫茫大地同为客,莫笑秋蓬远近飞。
宿月衣庵留别家山诸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月衣庵留别家山诸子》是清代诗人成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深刻体悟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离开家乡时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成鹫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成鹫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和研究。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还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宿月衣庵留别家山诸子》这首诗的内容涉及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考。诗中写道“参遍诸方便掩扉,浮生多恐与心违”,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认同,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宿月衣庵留别家山诸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的意象丰富,比如“独鹤去时天浩渺”,“群鸥宿处水依微”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诗歌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美感。
《宿月衣庵留别家山诸子》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一段历史记忆、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