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日暮宿龙楼山庄

万壑消声归大海,千峰积翠隐流霞。
偶乘黄犊寻源入,贪看青山到日斜。
溪上不曾遗菜叶,岸旁无复种桃花。
从他来往从他住,野水闲云总一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日暮宿龙楼山庄》是一首由成鹫创作的诗歌。此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生平:成鹫,广东番禺人,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遗民僧,曾居住过会同县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和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他以诗文著名,受到一时名卿巨公的推崇。
  2. 诗歌原文:万壑消声归大海,千峰积翠隐流霞。偶乘黄犊寻源入,贪看青山到日斜。溪上不曾遗菜叶,岸旁无复种桃花。从他来往从他住,野水閒云总一家。
  3. 诗作解析:该诗通过“万壑”、“千峰”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景象,而“偶乘黄犊寻源入”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探寻自然奥秘的行为。诗中的“贪看青山到日斜”体现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无限留恋和欣赏。同时,“溪上不曾遗菜叶,岸旁无复种桃花”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4. 文学地位:《山行日暮宿龙楼山庄》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成鹫的高超技巧,也在文化上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精神。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被众多读者所传颂和喜爱。
  5. 历史评价:成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诗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6.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追求并未减弱。《山行日暮宿龙楼山庄》这样的诗歌作品,仍然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山行日暮宿龙楼山庄》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成鹫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