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庞西牟公车

三年前记别君时,袖取奇香寄所思。
我友尚存怀里字,故人犹是社中儿。
花明上国看千树,春满家山老一枝。
从此东林归不得,纵归多恐笑攒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庞西牟公车》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三年前与朋友的告别,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可能相见的期待。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成鹫(1637-1722),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广东番禺人。明隆武时诸生,入清后为僧,名光鹫,字迹删,易名成鹫,号东樵山人。有《咸陟堂文集》、《诗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三年前记别君时,袖取奇香寄所思。
  • 我友尚存怀里字,故人犹是社中儿。
  • 花明上国看千树,春满家山老一枝。
  • 从此东林归不得,纵归多恐笑攒眉。
  1. 诗歌赏析
  • 诗中的“袖取奇香”不仅象征着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 “我友尚存怀里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支持的精神风貌。
  • “故人犹是社中儿”则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亲切感和亲近感。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认同的社会风尚。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奇香”、“怀里字”、“花明上国”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使读者在回味之余,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1. 历史背景
  • 成鹫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文人都面临着身份转变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困扰。
  • 在这种背景下,成鹫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 《送庞西牟公车》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送庞西牟公车》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一幅描绘生活画卷的艺术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