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远霞卢雁林诸子分赋

故人笑我住人间,指点云林共掩关。
隔竹闲门新白板,满楼春色旧青山。
眼前有句频拈出,物外无心且放顽。
乘兴更探泉脉去,一溪流水碧潺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询问的文学作品《与李远霞卢雁林诸子分赋》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介绍
  • 成鹫的生平: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广东番禺人。他在明隆武时为诸生,入清后出家为僧,法名光鹫,字迹删,后改名为成鹫,号东樵山人。
  • 文学成就:成鹫有两部重要的作品集传世,分别是《咸陟堂文集》和《诗集》。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故人笑我住人间,指点云林共掩关。隔竹閒门新白板,满楼春色旧青山。眼前有句频拈出,物外无心且放顽。乘兴更探泉脉去,一溪流水碧潺潺。
  • 诗意解读:诗中“故人笑我住人间”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他选择与云林共掩关,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隔竹閒门新白板”和“满楼春色旧青山”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眼前有句频拈出”表明诗人常常在美景前吟诗作对,而“物外无心且放顽”则透露了他超然物外的洒脱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乘兴更探泉脉去,一溪流水碧潺潺”则是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还不忘探寻泉水源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1. 诗人的艺术特色
  • 意境高远:成鹫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远的意境。他的诗作常常给人一种静谧、清新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美丽世界。
  • 风格独特:成鹫的诗歌既有唐诗的豪放,又有宋诗的清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既注重形式美,又不失内容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触动。
  • 情感真挚:成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他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1. 社会影响及评价
  • 历史评价:成鹫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还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影响:成鹫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古典文学教材和选本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诗人。
  1. 文化意义与启示
  • 美学价值:成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他的诗作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 哲学思考:成鹫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引发了读者对自己生命、存在和价值的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1. 现代应用与教育意义
  • 教学素材:在现代教育中,成鹫的诗歌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文化传承:通过对成鹫诗歌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1. 结语与展望
  • 总结:综上所述,成鹫的《与李远霞卢雁林诸子分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杰作。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 展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应继续深入挖掘成鹫的诗歌作品,从更多角度解读其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性的改编和传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中国古典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