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

好春早有名山约,稔岁偏宜托钵僧。
自买草鞋来海岳,遍将米价问庐陵。
莲塘旧社归难得,桂岭孤峰到未能。
多谢同参屡招隐,蹉跎深愧久要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成鹫(一六三七~一七一九),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因时世苦乱,在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
  2. 诗词原文:《好春早有名山约,稔岁偏宜托钵僧。自买草鞋来海岳,遍将米价问庐陵。莲塘旧社归难得,桂岭孤峰到未能。多谢同参屡招隐,蹉跎深愧久要朋》。
  3. 艺术手法:《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中,成鹫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通过对比和对照,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文化背景:《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诗中提到的名山、托钵僧、海岳、庐陵等意象,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5. 文学价值:《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作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严谨工整,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度和内涵。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人生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思想和感情的文学作品。
  6. 历史影响:《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明代文人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其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都得到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7. 现代意义:虽然《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创作于明代,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从中获得对自然美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社会责任的认同。《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杰作,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分卫铁城贻社中诸子》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文人心态以及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该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