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西园赠何赤木

绮阁茅亭水石边,客来多爱主人贤。
重寻旧约过残腊,一别西园动隔年。
龙竹倚窗寒势直,凤山缭屋夕光圆。
闲身到处堪乘兴,回首当时更宛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西园赠何赤木》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怀和追求。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绮阁茅亭水石边,客来多爱主人贤。
    重寻旧约过残腊,一别西园动隔年。
    龙竹倚窗寒势直,凤山缭屋夕光圆。

  2. 作者简介:成鹫,明代著名诗人,其创作涵盖诗词、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山水诗篇,也有婉约的抒情之作。在文学史上,成鹫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广泛赞誉。

  3. 艺术特色

  • 韵律与形式:《再过西园赠何赤木》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少见,显示了成鹫在诗艺上的创新和对传统形式的突破。押韵严谨,音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韵美。
  • 意象与情感:诗中的“绮阁茅亭”、“水石边”、“龙竹”、“凤山”等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景象,这些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幽雅致的艺术空间。通过景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思考。诗中的“一别西园动隔年”,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再过西园赠何赤木》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