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忘情愧未能,下山还忆住山僧。
写将一句无生话,寄向三岩最上层。
孤影自应怜夜月,馀光不用借邻灯。
凭君细问匡庐路,取次春风兴可乘。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与背景:
- 成鹫,一名道隐,是一位活跃于明代中叶的文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为突出,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和个人的思考。
-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成鹫可能因某种机缘巧合,被邀至锦石岩地区,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流,留下了这组诗作为回忆和表达。诗的内容涉及了人生感悟、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体悟等主题。
- 诗作内容概述:
-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其三》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情怀。诗中通过“衲僧随地足生涯”来描述僧侣的生活态度及其随遇而安的心态,而“临老有缘依锦石”则反映了诗人晚年选择此地隐居的原因。
- 在《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之四中,成鹫通过“孤影自应怜夜月,馀光不用借邻灯”等句,展现了他独特的意境追求和审美情趣。这些诗句不仅富有哲理,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 艺术特色分析:
- 成鹫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美学特色。他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含义深远且层次丰富。例如,在《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中,通过对锦石和丹霞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在语言风格上,成鹫的诗歌简洁而不失韵味,既有文人的典雅,又不乏禅师的禅意。这种语言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和哲思的流露。
-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不仅是成鹫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的宝贵资料,也对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寓锦石岩寄丹霞诸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深度以及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