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刍庐阿阇黎影堂

老梅逢春不当春,虚堂留影是何人。
金刀枉作铅刀用,千担难消一担真。
云顶道场裘守府,风中灯烛火传薪。
眼前所见皆如此,珍重重来转法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刍庐阿阇黎影堂》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成鹫,字乐天,号西樵,明代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精炼,深受后世推崇。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谒刍庐阿阇黎影堂》的全文如下:老梅逢春不当春,虚堂留影是何人。金刀枉作铅刀用,千担难消一担真。
  3. 诗词鉴赏: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对比老梅与新枝,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首句“老梅逢春不当春”,暗指即使生命历经沧桑,但依然能保持坚韧与生机。第二句“虚堂留影是何人”,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面对世间繁华,诗人选择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金刀枉作铅刀用,千担难消一担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真实。
  4. 文化影响:《谒刍庐阿阇黎影堂》不仅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诗句受到赞誉,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都会借鉴成鹫的这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
  5. 现代应用:在当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现代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保持一颗平和、真实的心,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坚持自我,追求真正的价值。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正如诗中所表达的“千担难消一担真”,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

《谒刍庐阿阇黎影堂》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以其深邃的哲理、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真理、超越自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