蘡薁花

播种中秋,看花上巳。
绿叶丹葩,孤标独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蘡薁花”是文学作品《唐本草》中提及的植物,属于山葡萄的一种,其形态和生长习性在古代文献中有详细描述。以下是具体介绍:

  1. 植物特性:蘡薁花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它的幼枝带有锈色或灰色绒毛,卷须有1分枝,叶片互生且长圆卵形。花瓣5,早落,无毛,浆果球形,熟时紫色,直径约8-10mm。这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四川等地,花期在4-5月,果期在5-8月。
  2. 文学价值: 在文学作品《唐本草》中,蘡薁花被描述为一种可酿酒的植物,并提到它的味道和用途。此外,该植物在古代文献中的频繁提及,显示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它的依赖。
  3. 保护现状:“蘡薁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于2021年9月被国家纳入此名录。这反映出政府对这一濒危物种的关注和保护措施。
  4. 文化意义: 蘡薁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界的实体,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被用于多种药用和食用目的。例如,它可以作为药材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也可以作为食物来源之一。

“蘡薁花”不仅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同时,它也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