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坡前烟雾开,光风送暖入亭台。
当筵宾主三人共,映座江山四面来。
曲遇周郎频着眼,酒因何逊更传杯。
遨头不是耽行乐,自有阳春被草莱。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是明朝诗人祁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诗人文学才华的体现,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祁顺,字致和,号巽川,是明朝广东东莞人。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的家庭背景中,天顺四年(1460年)考中进士,并在选拔首甲后担任兵部主事等职。他的一生充满了仕途的起伏和个人品格的坚守,尤其是在面对外国使节时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的行为显示了其崇高的政治操守与坚定的民族气节。祁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态度为《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这首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人文价值。
诗歌原文:《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人物的活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
作品赏析:祁顺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来深化诗歌的主题。在《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这种风格使得该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和思考。
祁顺的《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是一首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古代诗歌。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无论是从诗歌的艺术性还是思想深度来看,它都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